2024年4月5日苏州市在科技强农大会上正式发布《科技强农行动计划(2025-2027年)》,重点部署了“农业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”的战略任务。这一政策导向为区块链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创造了重要机遇。结合苏州本地的农业特色和发展需求,并以《苏州市科技强农实施意见》为指导框架和实施细则,区块链技术可在种源安全保护、智能农机协同、科技赋能产业链和涉农金融支持四大关键领域发挥核心价值。本文将结合苏州本土实践和国内创新案例,系统阐述区块链技术如何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,为苏州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农业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撑和实施路径。
一、种质资源上链存证:构建育种数据安全共享机制
《实施意见》将强化种源保护创制利用列为重点任务,明确提出“掌握自主核心种源”的战略目标。在这一政策框架下,区块链技术为种质资源数据的确权与共享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。武汉某水稻种植项目研通过区块链技术通过不可篡改的存证功能,为种子DNA指纹数据提供安全存储。其MNP标记法生成的种子“身份证”上链后,可快速比对数据库,精准识别品种真伪及权属,有效解决种源确权难题,防止假冒侵权,保障种业安全。类似实践可见于山东某蔬菜种业项目已采用区块链溯源等技术,实现育种数据跨机构共享,推动新品种快速落地。
文件对智能农机发展作出具体部署,要求实现农机作业信息可视化、智能化。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。苏州某数字农业项目利用区块链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,搭建贯穿农业产业链的联盟链,产业链上各环节主体作为节点接入,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,解决农业产业链条上各环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。
文件重点提出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升级,聚焦特色水产、现代蚕桑、精品茶果、优质稻米、绿色蔬菜与预制菜苏州市重点农业全产业链。BID分布式标识为基础,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据溯源技术可促进全产业链的可信提升,完善创新地理标志产品数字化管理模式,做到“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真伪可辨”切实保障本土特色品牌经济效益和市场口碑。安徽某梨园利用区块链技术全程记录农产品的生产、运输、加工和储藏等,确保数据的真实性、透明性,从而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,拓展市场空间。
四、农业科创企业信用评估:优化融资服务
为落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求,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信用评估领域取得重要突破。江西省某地通过构建“区块链+农业信用”新型评估体系,实现农业生产全链条数据上链存证和智能合约自动授信,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。这一创新模式为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提供了可复制的金融解决方案,助力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更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。
【企业专属推荐】数字化浪潮下,农业产业升级需要更安全、透明、可信的技术支撑。如果您正在寻找区块链+农业的落地解决方案,星火·链网(苏州工业园区)骨干节点是您的理想选择。